微信扫码

  • 15820455928
  • 18123866794

向管理要红利的房企,都变成了内卷!

作者:Admin 发布时间:2023年03月14日17:31:51 524次浏览
分享到
向管理要红利的房企,都变成了内卷!

最近2年,房企都在提“管理红利”。

可是有些管理行为,看起来好像挺高大上的,却没有创造任何利润,最终变成了内耗和内卷!

而之所以如此,是因为行业横盘,房企管理层越来越焦虑!这种焦虑一层层高压传导下去,演变为5种错误思维……
 
01
只重视上级,不重视客户
 
有些地产项目,做客户调研和原始的设计方案,只用一两周时间,非常敷衍。
可原始设计方案出来以后,却花几周乃至一两个月时间,美化方案,做尽可能精美的PPT,反复修改个几十次,只为给自己的上级看。
可问题是,买房子的,不是上级啊,而是客户啊。
 
有一些总监、副总,自己拍脑袋想出了一些方案或者改革措施。
想拿到上级那里去邀功,却又怕通不过,于是就找到一些第三方的智库、研究机构,让他们做所谓的“研究”,证明自己方案的正确。
这种根据结果反推进行的“研究”,根本没有实际意义。
 
只重视上级,不重视客户的思维发展到极致,就是不管什么事情,在汇报上花的时间,都比实际工作的时间长。一天有半天用来写日报。
 

某房企的营销就跟明源君吐槽:近期我们在做产品推广,之前确实排布了节点,但在节点前一周,行业出现了一个大热点,跟我们的宣传点很匹配,但是领导觉得要严格按照标准节点出街,最后结果非常不尽如人意。竞品抓住了时机,提前一周出街,在声势上远远盖过了我们!


这是典型的,为了符合流程,让领导满意,让内部满意,按部就班,而完全不顾及市场。


不关注客户和市场的结果是:客户越来越不满意。好名声树立起来很难,毁掉却非常容易。


02
对标准负责,不对项目负责
 
上规模的房企,大都在搞各种各样的标准化。
好的标准化有2个特征:
1、 深度足够,在面对不同区域不同情况时,有不同选择。
2、 有一定的开放性,可以不断迭代更新。
 
可有些房企,做标准化的时候就没做好,深度不够,又长期不更新,完全不能适应一些项目的需求。
可总部、区域不管这个,一刀切的要求按集团标准来做,项目管理者也不向上反映实际情况,就机械的按标准走下去。
 
举例来说:
某国企在一线,制定装修标准是按一线城市特点制定的。在二线城市,这个装修标准大大高于平均水平,又无法产生溢价,有30%以上的装修成本是浪费的。可在集团强推之下,所有项目都按照原标准装修,白白付出了这一部分成本。
 
再比如:
某集团针对某产品系,制定了严格的标准化销售流程,于是所有项目都按照这个节奏来走,即使本地有调控政策,出现重大利好或者利空,也不调整,结果项目纷纷滞销。
 
为什么区域、项目,明知道标准是错的,也要执行下去?
核心问题就在于:
执行标准,错了是集团的;不执行标准,错了是自己的。
 
解放战争期间,蒋介石集团溃败得非常迅速,丧失民心之外,一个很大的原因在于:
各个战区的长官、各个兵团的司令,明知道蒋的决策是错的,也要执行下去----因为不管怎么干都有风险,按蒋的命令干,自己就不用承担责任。
 
03
用复杂流程,替代真实管理
 
举例来说:
地产采购有比较严格繁琐的流程,核心是为了通过这个流程,筛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供应商。
有些标杆房企,筛选出了一些战略合作的供应商,并且在长期合作中彼此建立起足够的信任,能做到拿地当天不签合同就进场施工。
可还有些房企,每次采购、招投标前,其实供应商早都已经内定了,却偏要多此一举地再走一个漫长的流程!

管理的核心,是在于各种判断,而不在于流程本身。没有判断的流程,除了浪费时间、增加成本,没有任何意义。
 
04
不抓关键环节,却抓细枝末节
 
地产项目最关键的事情有2个:1、拿对地;2、做对产品。
这2件事情,决定了项目利润的80%。
 
可有些房企,在这两件事情上却非常不认真。
拿地时,不做详细规划,拍脑袋想拿就拿,即使是没有利润的地王也敢拿。
做产品很敷衍,随便复制自家的甚至别人家的产品。
 
他们前期不认真,可一到了施工、销售,却开始搞所谓精细化管理,各种流程繁琐,效率极低。

一个项目,前期拿错地做错产品,可能会搞出几个亿的大窟窿。
后期管理再精细化,也只能省出几百万一千万,根本就补不上!

05

把手段当目的,导致内耗

在中国历史上,西周曾花了非常多的科技点在战车上,包括车轴的打磨,木材做成圆筒还不能散架。在没有润滑油也没有橡胶的时代,轮子能够转起来,在当时是绝对的黑科技。可是,好不容易西周把战车科技升到顶级了,放眼一看,战车都快被淘汰了,骑兵才是未来。


打磨战车的目的是什么?答案显然是打赢战争。精细化管理同样如此,是手段,而不是目的。可是,现实中,很多人将手段当成了目的。


对此,某房企总裁曾在一次公开课中提出一连串问题:

现在企业的架构、流程、权责、专业细分、数字化管理的颗粒度还不够细吗?激励措施还不够到位吗?现在地产人的薪酬,尤其是高管的薪酬并不低,业内诞生过很多千万总裁……


并直言:所谓精细化管理的背后,都是按部就班、画地为牢,貌似精益求精、埋头苦干,实则却是没有实质意义的内耗。


因为,很多房企,一旦出了问题,应对策略就是:加强管控、加强精细化程度。管理大过经营的结果是简单的问题复杂化,不断低水平的模仿和复制,在同一个问题上无休止的挖掘和研究……


所以,曾经某房企的CEO开月会时在PPT里写了三句话:消灭只知道专门写漂亮PPT,和专门为上面写报告的高薪阶层;消灭只知道关注纸上数据化推导而不顾实际的本本主义裁判;消灭只知道时刻将责任划分清楚,及只顾个人利益的伪管理者!



结  语
反内卷,核心是要缓解高管焦虑
 
地产行业目前的内卷这么严重,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行业下行,房企董事长、总裁等非常焦虑。
人一焦虑就要做点什么缓解焦虑。想不出能产生利润的“有用”的管理,就会搞很多不能产生利润的“无用”的管理,让中层、底层做很多无用功,陷入内卷。
 
地产人如何才能不焦虑?核心是要想明白以下2件事:
 
1、  房地产市场本来就是政策催生的,现在政策和行业逻辑变了,就要接受现实
 
1991年,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《关于全面进行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意见》,可以看作中国现在整个房地产行业的起点。
三十年弹指一挥间!到今天,政策变了,导致行业逻辑也变了,与其抱怨或者幻想,不如接受现实。
 
2、论规模或者利润,地产行业都不差,优秀的企业和个人必能脱颖而出


地产行业的净利润虽然降了,但相比其他行业来说,还不错。
新房市场在10年内还将在10万亿左右的横盘,再加上存量等新兴市场,这么大的水,一定能养得活大鱼!
新规则下,一定有新人能脱颖而出。只要你足够优秀,就可以做出大事业。
上一条:车位去化 下一条:房企的“降本增效”,有点瞎折腾了!